欢迎访问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门户网站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我国自行设计的第一艘专业考古水下调查探测工作艇下水

来源:          2017-5-27 17:35:42

   “中国考古01”号船目前是我国唯一一艘水下考古工作船,该船自2014年投入使用并于同年加入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先后开赴辽宁、海南、广东等地开展水下考古工作,在工作中发挥着后勤补给、文物保护、技术支持平台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水下中心针对使用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和完善,特别是结合物探扫测工作需要,专门研制了水下考古调查探测船载工作艇。

      

      2016年底水下中心技术与装备处组织专家多方调研,并同造船技术人员进行研讨。结合多年积累的实际工作经验与水下考古工作目标的要求,进行了艇上设备的设计与改装。改装完成后的新工作艇总长7.85米,最大功率235KW,最大成员数6人。艇体采用喷水推进的方式,使用高性能碳纤维材料,进一步提高了该艇操纵的灵活性。艇艏、艉各设一个吊耳,吊耳底部加强结构与艇内主结构连接,克服了普通小艇吃水较浅、经不起海上风浪颠簸、续航能力差、在海情较为复杂的情况下,海上起吊繁琐,海上风浪颠簸难以准确挂吊等安全隐患。艇体两侧设计为侧门可向艇外翻倒90度,以接近水面位置,便于水下考古队员背负潜水瓶向艇内攀爬登艇。艇左、右两舷外侧各设1套浅剖及1套多波束的固定座,当艇员使用浅剖或多波束时,能够与固定座快速对接、固定。艇内侧靠近浅剖及多波束的固定座处预留小型吊车固定点,用于临时加装吊车对浅地层剖面仪或多波束声呐进行吊放。在轻载排水量状态下,主机在最大转速运行时,最大静水航速约为32节。



20170527110045_4141.jpg

新建考古工作艇替换工作已全部完成


      4月19日,该艇在青岛北海船舶重工集团的基地码头下水试运行,通过了“额定载荷全速条件下进行满舵角规避机动的额外测试”。4月27日,完成了新建吊艇架的替换和工作艇的降放实验,并通过了船级社的各项标准进行航行测试,标志着考古工作艇的更新工作的建造与测试工作已经顺利完成,充分满足了水下考古潜水与物探调查的需要,下一步将进行工作艇的海上测试与物探设备舾装调试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