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福建(平潭)基地暨福建水下考古(平潭)基地揭牌
来源:国家文物局 2022-6-22 8:12:246月16日,由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福建省文物局主办的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福建(平潭)基地暨福建水下考古(平潭)基地揭牌仪式在平潭综合实验区举办。这标志着福建省水下考古事业开启新篇章,也为平潭将海坛海峡水下考古遗址公园打造成全国特色文化项目打下基础。
福建省政协副主席、民盟福建省委会主任委员阮诗玮,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副研究馆员梁国庆,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工委书记赖军,福建省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杨江帆,福建省政协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林卫宠,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局长傅柒生,辽宁省、广东省、浙江省等考古科研单位代表参加揭牌活动。
梁国庆代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向基地成立表示祝贺。他表示,福建是我国水下文化遗产最为丰富的省份之一,特别是平潭海域,目前已确认的沉船遗址达11处,年代从五代延续至明清,是我国大陆沿海沉船遗址分布最密集、种类最多、年代序列最完整的海域,在中国水下考古以及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新成立的基地将在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中华文明阐释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将进一步与福建省区各方加强水下考古领域的合作,充分建设好、发展好、利用好这一平台。
傅柒生指出,福建历史悠久、文化多元灿烂、文明多彩多姿、文物多样丰富,尤其水下文化遗产资源更是可圈可点。发展海洋经济、文旅经济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文化遗产保护利用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引擎、新气象,水下考古更是福建发展文旅经济、海洋经济的新渠道和新途径。福建将以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福建(平潭)基地、福建水下考古(平潭)基地揭牌为契机,坚持上下联动、省区共建,更好发掘、发挥福建文化遗产的资源、区位、品牌优势,让两个基地为构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贡献福建力量,为中国水下考古提供闽人的智慧、福建的篇章和平潭的榜样。
赖军表示,平潭海坛海峡水下文化遗存丰富,早在2013年5月,平潭海坛海峡水下遗址就被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大陆沿海首个国家级水下遗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基地的设立既有利于深化平潭海上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研究,也有利于提升平潭国际旅游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希望各级文化及文物保护相关单位能一如既往地支持平潭,指导推进基地规划建设,全力做好海坛海峡水下文物的调查、挖掘和抢救保护工作,为“一带一路”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福建(平潭)基地暨福建水下考古(平潭)基地以原中国标准砂厂现有工业场地及平潭竹屿湾为载体,利用砂厂现有厂房进行改造,规划改造建筑面积近一万平方米,建设包括出水文物保护修复、整理收藏研究、陈列展示、研学教育、水下考古培训与学术交流等功能区。目前,该项目已完成前期设计,计划于今年8月开工建设。
当天,福建省文物局还与平潭综合实验区管委会签订《福建水下考古(平潭)基地共建协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