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门户网站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姜女石遗址水下调查研讨会在辽宁绥中召开

来源:          2014-10-8 14:45:55

 2014年9月21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以下简称水下中心)和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以下简称辽宁省所)在辽宁绥中召开“姜女石遗址水下调查研讨会”。刘庆柱(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高崇文(北京大学)、信立祥(国家博物馆)、焦南峰(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华玉冰(辽宁大学)、吴桑云(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刘建国(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高建强(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专家以及水下中心主任柴晓明、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吴炎亮、副所长李新全等出席研讨会。


      “姜女石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由水下中心与辽宁省所共同组队实施,项目于2013年启动,计划2015年完成。姜女石遗址群主要包括石碑地、止锚湾和黑山头三处秦汉行宫建筑遗址,三处建筑南面海中各自对应一处海蚀柱,依次为姜女石、红石砬子和龙门礁,形成独特的滨海建筑景观。“姜女石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旨在通过物探扫描和水下探摸的方式,结合陆地遗迹调查,探究“姜女石”等海蚀柱与岸上秦汉宫殿建筑之间的关系。


      水下中心李滨介绍了2013年以来在姜女石开展水下考古调查的工作收获,发现了疑似文献记载中的海中“甬道”遗迹,并在姜女石海蚀柱基座发现了人为加工的迹象。华玉冰、高建强分别介绍了姜女石遗址群和金山嘴遗址群的田野发掘成果。吴桑云、刘建国则分别介绍了渤海湾西岸海岸线的变迁和航空影像在考古遗址分析上的应用。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姜女石项目将水下考古与陆地考古结合起来,并开展考古学、历史学、海洋地理、岩相分析、遥感影像等多学科合作,这种工作模式对于今后水下考古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渤海湾西岸秦汉宫殿建筑遗址的考古调查与研究,有助于探讨秦汉帝国的海洋观念和当时的“海上神山”信仰传统。


      水下中心主任柴晓明指出,水下调查、发掘和研究工作要遵循学科规范、增强学术意识。今后水下中心将围绕海洋文明、海上丝绸之路等主题,凝练课题、形成抓手,推动我国水下考古学研究和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迈上新的台阶。他要求姜女石遗址水下考古调查项目组要制定科学的工作计划与实施方案,为今后姜女石遗址的文化遗产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20141008114418_1992.jpg

图一  “姜女石遗址水下调查研讨会”现场


20141008114456_5100.jpg

图二 姜女石水下考古工作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