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门户网站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2014年丹东一号沉船重点调查项目顺利结束

来源:          2014-10-24 14:48:25

20141024141623_0501.jpg



      丹东一号沉船遗址地处丹东市西南方向的海上,距大鹿20多公里、丹东东港市50多公里,曾为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时的交战海区。2014年8—10月,为配合丹东港集团有限公司的海洋红港建设,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实施了对该沉船遗址的重点调查。来自山东、广东、海南等省市文博单位以及国家博物馆共计12名水下考古队员参与调查项目。


      据考古调查,沉船绝大部分深埋于沙下,基本上保持正沉状态。目前探明长度从桅杆至艉部约50米,宽9—10米。船体残存外壳为铁板构建,铁板以铆钉相互连接,两侧舷边多因崩塌而平摊于沙层中。整个船体外轮廓形态保存尚可,但舱中损伤较大,受战火及其它因素影响,杂乱分布较多碎木板、铁板、机器零件等物品,并发现多处火烧迹象,与史料吻合。可确认为甲午海战时北洋水师的一艘沉舰。


      调查中,陆续确认沉船桅杆、两侧舷边、船艉等重要部位,并清理出长达50余米长的船边。调查时先后发现炮、子弹、炮弹等武器弹药残件,伴出有大量铆钉铁甲板、木质船材、带英文字母瓷片等遗物。


      我国第一艘水下考古专业用船—“中国考古01”参与了此次调查任务,确保了相关工作顺利完成。



20141024141927_4752.jpg

图1 沉船北侧甲板(带火烧迹象)


20141024141947_7832.jpg

图2 11mm10管格林机关炮


20141024142022_8892.jpg

水下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