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门户网站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2015年“中国考古01”船舶运行简讯

来源:          2016-2-5 15:47:20

      2015年5月6日,国家海洋调查船队协调委员会第三次工作会议在武汉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家文物局的“中国考古01”号加入国家海洋调查船队。据国家海洋调查船队统计,2015年“中国考古01”近海在航161天,在近海调查船中出海率排名第四。



20160205104708_6593.jpg


20160205104812_2263.jpg



     “中国考古01”是中国首艘水下考古船,2014年8月6日在青岛交付使用,2014年9月4日首航丹东海域执行“丹东一号”沉舰调查任务。2015年全年执行了以下航次水下考古任务: 


      2015年3月30日至5月27日,“中国考古01”由山东青岛起航执行西沙群岛2015年度水下考古任务,航次1501,历时59天。航行236小时,约2360海里,锚泊作业873小时,停靠283小时。


      2015年5月28日至6月8日,“中国考古01”由海南清澜港起航执行上下川岛水下考古任务,航次1502,历时12天。航行27小时,约270海里,锚泊作业234小时,停靠3小时。


      2015年6月9日至6月22日,“中国考古01”由上下川岛起航执行舟山水下考古任务,航次1503,历时14天。航行92小时,约920海里,锚泊作业177小时,停靠43小时。


      2015年7月24日至10月7日, “中国考古01”由山东青岛起航执行丹东海域水下考古任务,航次1504,历时76天。航行101小时,约1008海里,锚泊作业1406小时,停靠265小时。


      2015年11月13日至11月19日,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联合青岛市文物局、海军潜艇学院和青岛环海海洋工程勘察研究院,组织全国水下考古业务骨干14人,在“中国考古01”船上进行了首届“潜水意外高压氧舱应急演练”。演练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潜水知识、潜水疾病、高压氧舱的理论学习;二是由芜湖潜水装备厂、701所的技术专家指导实际操作高压氧舱;三是联合“中国考古01”船的船员,完全模拟水下考古队员在水下作业时出现的突发状况,操纵救生艇、伤员紧急绑扎处理、A字吊架施放救援、减压舱实战操作等多种交叉合作演练。



20160205104945_4344.jpg

2015年潜水意外高压氧舱应急演练

 
      2015年12月至2016年1月,针对运营质保期间关键设备存在的缺陷和隐患,我们与青岛环海海洋勘察研究院及有关设备厂家协商,利用冬季停航期对相关设备进行了检测、维修和更换,其中变压器厂家更换了变压器绕组;减摇水舱厂家对减摇水舱进行了航行测试,并对船员进行了现场操作培训;西门子厂家对推进变频整流模块进行了系统检查等,之后,进行了相应的试航。



20160205110059_7724 (1).jpg

吊装绕组                                    减摇水舱测试   


      2016年1月25日,“中国考古01”船结束了为期5天的海试,海试进行了左右推进移相变压器运行工况、左右推进变频整流模块稳定性、减摇水舱减摇效果共三个项目测试。测试期间经历了特大寒潮,全体船员与厂家技术人员克服困难圆满完成了全部测试,验证了关键设备的可靠性,为船舶安全航行打下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