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国家文物局考古研究中心门户网站
新闻资讯

最新资讯

首页> 新闻资讯 > 最新资讯

辛光灿博士在水下中心发表《十四世纪东南亚的中国陶瓷与海上贸易——以新加坡为例》学术演讲

来源:          2016-3-23 15:59:16

     2016年3月11日上午,水下考古所召集了首场青年学术沙龙活动,邀请新加坡国立大学辛光灿博士到水下中心发表演讲,题目为《十四世纪东南亚的中国陶瓷与海上贸易——以新加坡为例》。


      陶瓷器是晚唐五代以来中国对外输出的重要商品,至宋元时期外销更为繁盛,东南亚地区是其重要的消费市场。东南亚地区及附近海域大量中国外销瓷的发现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东南亚地区的中国陶瓷是研究当时中西方海上交流的重要资料。辛博士通过对新加坡及东南亚地区考古资料的梳理,结合中外历史文献和中国窑址考古发现,研究了十四世纪中国陶瓷在东南亚的贸易与使用情况,由此探讨了这一时期以东南亚为主的海上贸易网络。


      十四世纪相当于元代至明初,这是我国海外贸易最为繁盛的阶段之一。这一时期,浙江龙泉窑、江西景德镇窑、福建德化窑、晋江磁灶窑、莆田庄边窑、连江浦口窑等地产品大量销往海外,包括朝鲜半岛、日本,以及东南亚、南亚、波斯湾地区及非洲东海岸等地。东南亚作为东西方贸易网络的中间站和中转站,地位尤为重要。辛博士的这一研究也为水下中心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及东西方海上贸易网络研究提供了新的学术信息和思路。近年来,中国水下考古工作者在福建、广东、西沙群岛等海域相继发现了一系列宋元时期沉船遗址,其与海外地区包括东南亚陆地遗址及海域沉船遗址,同是探索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及海上贸易的重要资料。水下中心同仁与辛博士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与交流。


      这是水下中心召集的第一场青年学术沙龙,受邀演讲者以相关学术领域的青年学者、博士为主,旨在促进水下中心与国内外青年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加强水下中心学术研究氛围。



20160323094832_3360.png

Map: Archaeological sites within the ancient town of Singapore


附:演讲者简介
辛光灿,2001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学习,先后获学士、硕士学位;2009年1月入新加坡国立大学东南亚研究系攻读博士学位,从事东南亚发现的中国陶瓷与海上贸易研究,学位论文为Chinese Ceramics and Trade in 14th Century Southeast Asia—A Case Study of Singapore。期间,多次赴浙江、福建窑址进行田野调查,参加新加坡、印度尼西亚遗址出土陶瓷器的整理与研究,并发表《西爪哇下万丹遗址发现的中国陶瓷初探》、《新加坡及附近海域发现的十四世纪龙泉青瓷》、《浅谈满者伯夷与德罗乌兰遗址发现的中国陶瓷》、《宋代手工业品装饰中的“月梅”题材》等多篇学术论文。